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有關要求,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依托“工業大數據分析與集成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擬聯合全國高職院校共建一批“工業大數據科教融匯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為高職院??蒲薪虒W、“雙高計劃”實施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創新載體和資源支持,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驗室擬面向高職院校開展創新中心申報工作,現將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建設目標
重點實驗室圍繞科研創新基礎能力、服務產業轉型能力、科教協同育人能力等方面與全國高職院校開展合作,擬分批遴選50個左右高職院校聯合共建創新中心。聚焦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際需求,圍繞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工業互聯網等兩化融合關鍵領域,開展工業大數據融合創新重點項目、關鍵技術、標準規范、方法工具、解決方案等研究,以數據要素為驅動,促進科技創新與職業技能融合、科技研發與教育能力融合,穩步推進科教融匯,培養工業大數據融合創新高端技術技能人才。
二、建設任務
(一)科研創新基礎能力建設
根據職業院校專業(群)定位及現有基礎,結合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以及本地產業發展需求,面向工業大數據采集、存儲、集成、建模分析與智能應用等基礎共性技術,建立支撐研究方向的開發、實驗、測試、驗證等軟硬件環境,具備承接國家、地方開放課題和橫向項目等的軟硬件環境,持續產生優質專利、標準、論文等成果,提升創新中心科研創新基礎能力。
(二)數字化服務能力建設
面向裝備制造、石油化工、能源、消費品工業、電子信息制造、汽車制造等重點行業,圍繞邊緣計算、設備上云、工業視覺檢測、工業數據空間、工業網絡安全、數字化碳資產管理等方向,支持各創新中心打造評估診斷、咨詢規劃、測試驗證、培訓認證、應用推廣等服務產業數字化的核心能力。依托兩化融合公共服務平臺,聯合260余家工作組成員單位,開展數字化轉型供需精準對接,推動數字化重點項目落地實施與應用推廣。
(三)科教協同育人能力建設
依托重點實驗室數據、專家、服務商以及解決方案等優勢資源,對標產業實踐應用需求,打造若干測試驗證、工程實訓以及成果轉化等產教融合平臺,開展區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產業人才需求研究,開發一批具有創新性、高階性、挑戰度的課程、教材、教學案例,開展工業大數據融合創新專業(群)建設,帶動相關產業實習實訓、員工培訓、產品中試、工藝改進、技術研發等領域發展,形成拔尖技能人才培養、行業認知體驗、行業人才培訓能力。
(四)骨干教師科研能力建設
開展“三師互訪”計劃,依托重點實驗室豐富的專家資源和產業應用場景,以創新中心為平臺和紐帶,常態化開展實驗室專家導師、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工程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以科研和產業項目為牽引,安排教師到實驗室、企業進行學習和實踐,提升教師科研創新與產業實踐能力。
(五)科研創新生態能力建設
定期舉辦工業大數據科教融匯相關品牌活動,通過供需對接會、成果展覽、沙龍研討以及科技創新大賽等方式加強產學研用各主體間的交流,擴大創新中心產業和社會影響力,構建工業大數據科研創新生態。
三、資源支持
重點實驗室擬成立科教融匯專項工作組,征集吸納 “雙高計劃”等優質職業院校,加強工作組各成員單位間的交流合作,互通有無,形成合力,將從以下方面對創新中心建設與運營予以支持:
(一)數據資源:依托兩化融合公共服務平臺27萬余家企業評估數據,開展工業大數據融合分析與智能應用,賦能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專家資源:依托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和專業技術委員會兩大專家組織,形成由院士領銜的學術科研和產業實踐專家團隊,為創新中心提供專業指導和智力支持。
(三)項目資源:重點實驗室聯合創新中心開展國家、地方重點項目與獎項的申報,并結合產業實際需求,通過設立開放課題、承接橫向項目的方式持續豐富項目資源。
(四)產業資源:重點實驗室依托工業智能、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數智供應鏈、數據治理、數字雙碳、設備上云、數字孿生7個工作組的260余家成員單位,形成由央國企、行業龍頭、科研院所、服務商等主體構成的產業資源池。
(五)評估測試資源:重點實驗室擬面向各創新中心開放工業互聯網技術與產品測評、人工智能工業質檢、數據治理能力成熟度評估、供應鏈韌性度評估、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診斷、網絡標識解析等評估測試能力和平臺。
(六)課程資源:重點實驗室將企業智改數轉診斷方法與實踐、生產設備上云與智能運維、工業大數據分析建模與集成應用、工業APP開發與應用、供應鏈數字化管理與風險管控、工業碳資產管理、工業系統網絡安全防護等精品課程向各創新中心開放,并提供培訓認證服務。
(七)解決方案資源:重點實驗室聯合產業生態合作伙伴打造形成300余個細分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并形成相關案例集和成果庫,為創新中心開展數字化轉型教學研究與產業實踐提供指導。
四、申報要求
(一)加強引導,搭建高水平“科教融匯”教師隊伍
各申報院校應結合學校相關專業(群)辦學定位與建設目標,依托校內專業教師與實驗室專家資源共建科研團隊,建設高水平“科教融匯”團隊。團隊負責人應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原則上應為學校相關專業負責人,團隊建設應注重年齡結構,鼓勵培養青年骨干教師。
(二)加強組織,探索“科教融匯”實施路徑
各申報院校需充分結合實驗室可提供的服務及資源以及學校自身特色、區域產業發展需求,整合各方資源有組織的規劃中心建設,探索適合本校、服務區域的“科教融匯”實施路徑。
(三)加強保障,確保中心建設成效
實驗室為每個創新中心提供相應的科研項目、科研裝置、教師能力提升服務等方面的建設指導與支持,申報院校需充分理解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設意義、建設目標和建設任務,且在建設周期內提供建設的組織、資金、場地、團隊、資源保障確保建設成效。
五、申報流程
1.方案申報。請意愿申報的高職院校按照附件2要求填寫申報書,并填寫附件3申請加入重點實驗室科教融匯工作組,《工業大數據科教融匯創新中心申報書》與《重點實驗室科教融匯工作組成員單位申請表》請于2023年9月30日17:00前提交至聯系郵箱,紙質版3份郵寄至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郵寄時間為準)。
2.審核論證。重點實驗室將組織專家結合院校專業基礎、申報方案、建設能力和現場調研等進行綜合評審,評審結果將在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官方網站上公示。
3.確定立項。通過評審的職業院校,將授予“工業大數據科教融匯創新中心試點單位”稱號,并在重點實驗室指導下制定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建設周期一般為2年。
4.項目建設。已立項的創新中心將按照方案開展建設實施工作,重點實驗室將根據建設情況組織專家進行中期考核。
5.項目驗收。按照建設方案的實施內容和成效,組織專家開展項目驗收,驗收不合格的將撤銷創新中心試點單位稱號;驗收合格且成效顯著的授予重點實驗室科教融匯創新中心示范單位稱號。
五、聯系方式
聯 系 人:熊明明 電話:13527380040(微信同號)
邵明堃 電話:18519667043(微信同號)
郵寄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路35號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附件1:重點實驗室簡介
附件2:工業大數據科教融匯創新中心申報書
附件3:重點實驗室科教融匯工作組成員單位申請表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2023年7月31日
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有關要求,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依托“工業大數據分析與集成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